4 月 28 日 23 时,贵安新区龙山工业园区的夜幕被撕裂成碎片。稀疏路灯勾勒的园区主干道旁,几座巨型建筑正喷薄出白昼般的光芒 —— 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(贵州)枢纽节点主算力基地,正以 24 小时不停歇的呼吸,吞吐着数字时代的澎湃能量。
"晚上 9 点接棒值班,每两小时要完成 3 个机房的巡检。" 廖兴龙驻足在列头柜前,指尖轻点蓝光大屏,"你看这组电流参数,23:17 分瞬时值达到 180A,说明此刻有超过 300 台服务器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。" 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矩阵,如同基地的心电图,实时显影着.. 70 余家高校企业的算力需求。
当记者的脚步惊起轻微的防静电地板回响,制冷系统的低频嗡鸣忽然增强 —— 这是智能温控系统在自动调节。"夜间算力需求峰值常出现在 22 点至凌晨 2 点,主要来自大模型训练和工业仿真场景。" 廖兴龙的工牌在设备冷光中泛着金属光泽,"我们就像数据..的急诊医生,必须供电、散热、网络三条 ' 生命线 ' 万无一失。"
机柜间暗藏的蓝色管道里,特殊冷却液正以 18℃的恒定温度循环 —— 这套..产化液冷系统将服务器核心部件温度控制在 65℃以内,比传统风冷节能 40%。"夜间电价低谷期,我们会主动储备可再生能源电力,既降低企业算力成本,又实现绿色算力供给。" 李升阳调出实时能耗曲线,风电光伏的绿色电能占比在夜间达到 72%,与设备运转的声浪共同谱写着低碳算力的协奏曲。
当巡检路线转至数据存储区,50PB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系统的指示灯组成璀璨星河。医疗影像、自动驾驶轨迹、科研数据…… 这些承载着数字经济命脉的信息,正通过全冗余架构实现异地备份,在贵州的青山间构筑起数据安全的 "数字堡垒"。
"上个月某晚,我们为某科研团队突发的气象模拟任务紧急调配 20P 算力,助力其提前 12 小时完成极端天气推演。" 李升阳的语气里带着自豪,"这种跨地域、全时域的算力保障,正在重塑数字经济的时空格局。"
站在基地天台远眺,贵安新区的灯火与星空交相辉映。服务器集群的光芒穿透薄雾,如同散落人间的星子,为智慧城市、工业互联网、生物医药等领域输送着永不枯竭的数字动力。当子夜的钟声在黔中大地回荡,这个占地面积达 8 万平方米的算力枢纽,正用 24 小时不熄灭的灯火,诠释着 "东数西算" 工程的核心密码 —— 在人们看不见的数字深处,总有一群人、一套系统、一座基地,在月光下坚守,为数字中国的未来续航。
(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阅读,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、不代表任何立场以及观点。)